English

《中华大典》首批成书面世

1999-10-29 来源:光明日报 庄 建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0月28日电我国学术界、出版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10年艰辛努力终结硕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首批成书《文学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1200万字)和《医药卫生典·医学分典》的《基础理论总部》及《儿科总部》(共800万字)今天展示在世人面前。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中华大典》出版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丁关根,分别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转达他们对《中华大典》开始出版的祝贺,对参加这项工作的有关人员的敬意和感谢。

《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是钱钟书等300多位全国著名学者倡议、论证,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于1990年开始启动的。这项集我国历代类书之大成的文化积累工程,由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组织,全国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它以现代科学方法,对我国历代浩如烟海的汉文古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是一部学术性很强、资料极其丰富的巨型工具书。

《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主任任继愈先生今天介绍说,《中华大典》全书共22个典,7亿多字,涵盖现存全部的古代文化典籍,是我国历史上继《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之后最大的类书,其规模相当于《四库全书》,字数超过历代类书的总和。预计今后5年内,《中华大典》将陆续完成其中10个典的编纂出版工作。他自豪地说,《中华大典》是跨世纪中国古籍整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学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

这件大事和盛事,从启动开始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重视。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都曾为《大典》的编纂题词或作批示。一批年逾古稀的老专家如程千帆、戴逸、席泽宗、张晋藩、邹逸麟、朱祖延、马继兴、余瀛鳌、李国钧、李明富、葛剑雄、马建石、卞孝萱等,以及许多中青年学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计报酬,辛勤耕耘,为这套恢宏大典的编纂呕心沥血。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在座谈会上,向不辞辛苦、忘我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全体有关人员,表示问候和敬意。他说,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千年聚集和积累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成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研究与利用。《中华大典》的编纂出版,对保护祖国珍贵文化典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还说,要完成《中华大典》这样一部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尤其需要大力发扬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他要求各地、各部门和各文化出版单位,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认真编好中华大典,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继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典》必要的支持,使这套巨著真正做到无愧于先人、无愧于来者,经得起历史和后人的检验,成为真正的文化精品。

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希望参与这项重大出版工程的同志继续发扬齐心协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编辑方针和质量第一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确保《中华大典》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全书。

出席座谈会的各界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对《大典》的编纂出版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